-
友情链接:
乌克兰战场上的糟糕表现,让俄罗斯空天军成了军迷圈的“段子”。数百架飞机的损失听着惨,让很多人觉得俄军航空力量已经名存实亡。但如果你因此就认为它不足为惧,那就大错特错了!俄空天军继承的苏联巨额遗产,以及此后的自我造血能力,让其保有惊人的飞机数量。即便算上战损,面对即将到来的F-16,俄军依然能掏出七倍于对方的同代主力战机。他们的真实实力,远非战报表面那么简单!
战损惊人?先看家底再说
俄罗斯可不是白手起家,它是苏联军事遗产里最大那块的继承者,吃到的老本足足有六成多。空天军更是分量十足。
苏联还没解体那会儿,米格-29、米格-31、苏-27这些尖刀货,还有图-160那样的国宝级战略轰炸机,一股脑儿全进了俄罗斯的仓库。可以说,俄罗斯空天军是直接站在了巨人肩膀上。
这份厚实的遗产让俄罗斯航空工业有了喘息和发展的空间。他们没停步,继续捣鼓出了苏-30、苏-35,甚至尝试去摸第五代机的门槛,搞出了苏-57。这证明他们的技术火种没熄。
靠着这份祖产和后来的努力,就算苏联没了三十多年,俄空天军依旧稳稳当当坐着世界第二把交椅,连俄制战机都能跟美制货掰掰腕子,直到我国的空军近些年强势崛起,才让他们感受到了被超越的压力。要真按乌克兰战场的表现把俄空天军打入“笑话”之列,那地球上至少九成五的国家,他们的空军大概连被拿来笑的资格都没有。
庞大遗产:苏联留下的老本
当年苏联的空军规模有多吓人,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都没概念。它不是一个空军,更像是一个空中军团集群。
解体时分家,俄罗斯拿到的是其中最精锐、数量也最多的部分。想象一下,一夜之间,上千架先进战机、轰炸机、运输机、特种飞机,带着完整的人员体系、后勤保障、机场设施,全都划到了你名下,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开局。
正是这份难以想象的庞大遗产,构成了俄空天军最初的骨架。虽然有些飞机已经老旧,但核心机型——那些米格和苏霍伊家族的主力们,依然是当时世界一流水准。它们不仅数量庞大,而且经过苏联时期的高强度训练和实战检验,机队的整体素质和经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,远非临时拼凑能比。
自我造血:新机的不断推出
别以为俄罗斯这些年只知道吃老本。苏联解体后,他们虽然困难重重,但航空工业那套底子还在。那些飞机设计师、试飞员、技术工人,他们的人才库并没有彻底枯竭。
所以,从苏-27改进出更强的苏-30,再到具备矢量发动机、号称四代半的苏-35,以及如今虽然磕磕绊绊但总算露面的五代机苏-57,这一串名单就是俄罗斯没有躺平的证明。
这些新飞机的研制和列装,尽管速度比不上巅峰时期,也比不了财大气粗的美国,但至少让俄空天军有了“新血液”。
它们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(比如苏-30、苏-35出口多国),也侧面反映了俄罗斯在某些航空技术领域依然保持着竞争力。他们仍然是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先进作战飞机的少数国家之一。
数飞机:那不是一点点
美国《国家利益》杂志前几年做过统计,给俄空天军的家底来了个大起底,这数字着实让人惊掉下巴。
光是他们最拿得出手的、用来争夺制空权的战斗机,像苏-27系列、苏-30、苏-35,再加上米格-29家族,林林总总加起来就有七百三十多架。这可是新锐战斗机,不是放在那儿充数的破烂。
对地攻击这块,俄罗斯的路子跟美国不太一样,更喜欢用专用飞机。那数量就更夸张了:苏-34战斗轰炸机五十多架,老当益壮的苏-24“击剑手”六百七十多架,还有皮实耐操的苏-25强击机二百五十多架。这批能往地上丢炸弹、对海发射导弹的攻击机群,总数将近一千架!
再看看战略轰炸机,这是俄罗斯压箱底的宝贝,也是核威慑的重要一环。图-95“熊”六十多架,图-22M3“逆火”一百一十多架,图-160M“海盗旗”十六架。这些庞然大物加起来将近二百架,每一架都是能携带核弹飞越大洲的狠角色。它们每次升空,都能让北约神经紧绷。
还有各种特种飞机:运输机四百多架,侦察机、预警机、加油机加起来也有七八十架。直升机更是个天文数字,各种型号超过一千七百架。
俄罗斯空天军总共有四千一百多架军用飞机。这是什么概念?就算俄罗斯全国所有的军用机场火力全开,每分钟起飞一架飞机,也得飞上整整三天才能把所有飞机都送上天。
这下明白了吧,虽然在乌克兰折了三百多固定翼、二百七十多直升机,这损失确实痛,可跟四千多架的总盘子比起来,还没到伤筋动骨、元气大伤的地步。俄空天军手里还有足够的本钱继续玩下去。
F-16来了?七比一的鸿沟
之前不少人对乌克兰即将到手的F-16抱了太大希望,觉得这玩意儿一来,就能让乌克兰空中力量咸鱼翻身,甚至把俄军从天上赶下去。毕竟F-16实战经验丰富,跟俄系飞机交手记录也好看。听上去很提气。可仔细看看俄空天军的家底,这种乐观情绪估计得凉大半截。
就算西方国家慷慨解囊,把承诺的荷兰丹麦那六十多架F-16,再加上澳大利亚可能给的几十架F-18都凑一块儿,乌克兰能拿到的西方四代机也就一百来架。
再看看俄空天军呢?光是能跟F-16对标、甚至更先进的四代及四代半战斗机(苏-27、-30、-35、米格-29、-31),数量就超过七百架。这是一比七的数量鸿沟!
指望这一百多架F-16能彻底扭转整个乌克兰战场的空中态势,不太现实。它们更多可能是在局部战线、特定空域起到改善作用,让乌军能稍微抬抬头,呼吸一口气,对俄军地面部队构成更多威胁。但要从俄空天军手里完全夺取制空权,这个目标靠区区百余架四代机几乎不可能实现。
当然,俄空天军也远非完美无缺。他们在乌克兰表现不佳,问题出在哪儿?是飞机不行?还是人不行?是战术过时?还是因为预算不足导致训练强度不够、弹药库存不足?可能都有。但要说他们彻底没牙了,那倒也夸张。
至少中美两国的空军,靠着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的大规模优势,才敢说能压制俄空天军这一级别的对手。乌克兰显然没这待遇,拿不到F-22、F-35这种顶级货。俄空天军这些年的发展确实有些停滞感,但这个停滞,多半不是技术瓶颈,而是钱袋子不够鼓。
你看他们重启图-160生产线,继续推进苏-57项目,这都说明俄罗斯的航空工业,包括人才和技术积累,还没到断代的地步。如果未来俄罗斯经济能好转,或许他们真能让这支庞大的空天军迎来一轮新的升级换代,继续保持其世界顶尖的地位。
只不过,纸面上的数量优势和战场上的实际表现,中间总是隔着一层让人摸不透的迷雾。而这支空天军未来能飞多高、走多远,或许还得看俄罗斯口袋里有多少钱,以及全球这盘大棋怎么下。